老警察讲警察故事:110幅摄影作品记录公安印记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璐瑶 刘颖颖
1月10日是第五个中国人民警察节。当天,5位来自广东警队的退休老同志特地精选了他们拍摄的110幅公安摄影作品,在广州举办了一场名为《金盾秋光》的摄影展,向战斗在第一线的人民警察致敬。
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摄影作品《新婚诀别》、直击扫毒现场的《清缴制毒第一村》……展览记录了一个个真实难忘的瞬间,反映了人民警察打击犯罪、保护人民、守护社会安宁的光辉历程。周晓辉、景国民、关瑞文、黄奕祥、容础文、刘海陵、杨蕴华等老警察、老记者向记者讲述了照片背后的警察故事。
展览由广东省老干部书画诗词摄影家协会主办,将从1月10日持续到1月17日。全国公安文联原警事文物专业委员会主席、教授赵志飞,广东省委政法委原副书记、省公安厅原副厅长张圣钦,广东省人民政府原参事、省司法厅原副厅长曾添贵,广东警官学院纪委书记梁浩权,广东省老干部大学副校长董婷婷,广东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廖宁,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会长、羊城晚报社原社长刘海陵等出席展览开幕式。
一张30年前的老照片,讲述一场生死诀别
展览中,一张拍摄于30年前的老照片《新婚诀别》让人动容。照片的作者是广东省公安厅退休民警、原《广东公安报》主任记者周晓辉。
1995年3月24日晚,广东南海,结婚仅45天的巡警杨冠生在追捕犯罪嫌疑人时被歹徒开枪击中,英勇牺牲。得知英雄牺牲的消息,当时在羊城晚报跑公安线的记者刘海陵跟着公安民警来到杨冠生家中,采访了杨冠生的新婚妻子,写下报道《刻骨铭心“新婚别”》,发表在《羊城晚报》上。
周晓辉被这篇报道深深触动,第二天就赶到了告别仪式现场。他在现场看到,杨冠生的妻子已经悲伤到近乎呆滞。“她已经熬过了好几个不眠之夜,眼泪都流干了。”周晓辉说,“仪式结束后,她突然转身扑向丈夫,一声声哭喊:‘我的好老公,我要我的好老公……’”
这一声声哭喊,瞬间击中了周晓辉。他含着泪按下快门,定格下这一刻的生死诀别。“作为一名持着相机冲锋的警察,我有责任记录下人民警察的印记,让人们了解人民警察舍生忘死、勇于奉献的精神。”周晓辉回忆。
“这篇报道当时在广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警察太危险了,当警察的妻子太不容易了。广东的社会治安确实需要一批人洒热血、为之付出,感谢人民警察为南粤平安筑起了一道坚固的城墙。”刘海陵感叹。
她陪110走过38年,在现场看见24岁的自己
60岁的杨蕴华在展览中看到了24岁的自己。照片中,她一手拿着电话、一手拿着钢笔埋头记录,这一幕被周晓辉用镜头捕捉了下来。
杨蕴华是广州市公安局指挥中心联勤指挥部原一级高级警长,也是全国公安机关唯一在110系统连续工作38年的第一代110台接警员,去年10月刚刚退休。1986年1月10日,全国首家110报警服务台在广州成立,杨蕴华成为广州110的第一批接警员。
从1986年到2024年,杨蕴华在广州110工作了38年。一句“您好,110”,见证了她38年的热血青春。38年的坚守,也让她见证了110台从无到有到发展壮大的历程。为什么坚守?杨蕴华说:“没有想那么多。一个岗位需要,就在那里工作。每个岗位都可以出彩,都是为人民服务,都可以发挥我们的光和热。”
用镜头直击扫毒一线,让群众了解更多警察故事
展览中,还有一些惊心动魄的抓捕瞬间。《清缴制毒第一村》记录了2013年12月29日凌晨,广东警方对被称为“制毒第一村”的博社村开展的清缴行动。这场行动,成为热播剧《破冰行动》的原型。照片作者、广东省公安厅新闻中心退休干部、原《南方法治报》摄影记者景国民回忆了当时惊心动魄的场景。“当时我们出动了3000多警力,100多个抓捕小组,现场缴获了几吨冰毒。”景国民说,“我穿着防弹衣,抓拍到了主犯被抓的瞬间。”
广东省公安厅退休民警关瑞文是公安系统中少见的女摄影家,退休后开始用镜头记录公安印记。“不分男女,就是热爱。”她笑着说。
广东省公安厅退休民警黄奕祥曾是负责刑事现场勘查的技术员。20世纪80年代,他手持胶片相机,忙碌于不同的刑事案件现场,用相机定格犯罪证据。退休后,他买了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将镜头对准鲜活人间。他说:“我希望能用镜头拍下更多警察的身影,让群众了解更多的警察故事。”
广东省公安厅退休民警容础文退休前就职于广东省公安厅警务航空飞行队,一次次在高空中用镜头直击现场。退休后,他玩起了无人机,继续在空中用镜头讲述警察故事。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