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来山西晋中这八个宝藏古村,看绝美古建,回归自然,邂逅美好
董家岭村
在灵石,深藏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中有一个小村落就是董家岭村。她位于灵石县南关镇以西,距灵石县城20公里。
这里人称“被遗忘的布达拉宫”。已有四百多年的董家岭,依山而建,家家户户层层叠叠,次第而上,每家每户都紧密相连,紧凑但不拥挤,精巧又带着一丝大气,是黄土高坡上全封闭式城堡类建筑的典范。
村中古院落有100座,以独立三合或四合单进院,院落都是具有北方特色的四合院。院落之间通过台阶、通道互相联通,院落由大门、院落、厢房、正房等几个部分组成,大门的构建分为屋字式与强原式两种,比较豪华的院落利用砖雕、石雕等方式来突出和装饰院门。
董家岭村的木雕、砖雕、石雕也有不少,有孝子贤孙、农耕场景、花草鸟兽、岁寒三友、鹤鹿同春、麒麟卧松、博古花瓶、鸳鸯荷花等吉祥图案。
明清时期,晋商以其诚信闻名天下,灵石县是晋商故里,清代灵石有“四大家、八小家”之说,皆为该县的名门望族。
董家岭村南部有一座观音庙,大红色的外墙十分醒目,门前“吟风”“咏月”的题词。传说宋太宗年间,北辽太后萧银宗设计请宋王到董家岭赴宴,妄图将宋朝君臣一网打尽,八贤王金殿动本愿替宋王前去赴宴,并亲到杨府用激将法劝说杨六郎保驾。
杨六郎保八贤王赴宴,终使北辽递交降书顺表。据说杨六郎便是在这庙中救出八贤王,杀掉喇嘛,烧毁庙宇。村里为了纪念这位英雄立碑留给后人,当年的遗址和杨六郎的拴马柱、饮马泉还在。
梁村
民间有谚语“先有源池梁村,后有平遥古城”。梁村一街五堡的凤凰展翅状布局结构是古式民居珍贵的范本。她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岳壁乡。
天顺堡是村里保存最好的堡,清道光年间大名鼎鼎的“日升昌”票号经理毛鸿翰就住这里。堡内的毛鸿翰老宅,四院相连独占了一条巷子,前两院是当年主人的居住地,后两院依次为场院和花园。
梁村古庙之多确为少见,从春秋、隋唐、元朝到明清,从晋商古院落到大大小小的庙宇,每堡皆有两处以上的三官庙外,古源街区就建有五座古庙,相距不足百米,形成“庙群”建筑之特色,古庙及民居内部建筑工艺还保留着大量的砖雕、石雕、木刻、绘画等传统工艺遗迹。
张壁村
介休市龙凤镇张壁村,是一个原汁原味的中国古代城堡式村落。古堡里有完好的城墙、街巷、民居、寺庙群、隋唐地道、金代墓葬、元代戏台、明清民居等文物古迹。
张壁古堡的创建年代和古地道的形成年代无证可考。有关张壁最早的文字记载是村里宋金时期古墓出土的墓内“买地卷”上记有“帷大定四年(1164年),汾州灵石县张壁村祭主张晋伏,为祖父母合葬并请灵”等字样,证明宋金时期“张壁村”名已存在。
张壁村不大,但古庙就有21座。“空王殿”从外看便令人眼前一亮,门口的“孔雀蓝”琉璃碑堪称一绝,数百年不失其色。阳光直射下,“孔雀蓝”鲜艳欲滴,与殿顶的琉璃构件交相呼应。紧挨着的庙宇,其木雕是元代古建,虽因年岁深远而略有变形,其复杂纹路与精美雕刻。
古村还有一个亮点——地道。建成时间可追溯至北魏时期。历朝修复下来,3层地道共计10公里长。沿着中间一层弯腰低头疾行,这中间,藏兵洞、通风口、伏击口等多处机关暗道,颇有探索未知秘境的惊险。
北洸村
北洸村是“晋商首富”曹家的大本营,她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北洸乡。
明洪武年间,曹家始祖曹邦彦由太原华塔村迁居太谷北洸村。以种地、养猪和磨豆腐为生,后开设“三泰号”经营酿酒业,家业渐渐发展起来之后,回北洸村修建曹家大院东院。到清顺治年间曹家十五世曹玉台在关内广设商号,并修建曹家大院中院。
三多堂、五桂堂、凝富堂、延龄堂、怀义堂几处都是北洸村保存较好的建筑。其中,三多堂又称曹家大院,是明清两代风格的传统民居建筑。她以高耸大雅、厚重古朴的特色冠于群院之首。
整个院落院中有院,错落有致,具有高耸、厚重、古朴的特色。整个建筑雕梁画栋,砖、木、石“三雕”技艺高超,绘画艺术精美。站在远处观赏,三座顶楼和整个建筑一起,酷似三头庞大的“牛”、“羊”、“猪”形。
三多堂博物馆里陈列着世所罕见的用92块天然花纹大理石镶成的“百寿大屏风”,
还有清宫国宝金火车头钟。这是法国给清廷的贡品。另一件珍宝是明代大画家仇瑛临摹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生动逼真,价值连城。
寿阳龙门河古村
有500余年的历史的龙门河古村,位于山西晋中寿阳县平舒乡。《寿阳县志》载,战国赵简子墓在县西北古城村,毗邻龙门河。相传赵简子在古城时,见此地两崖中间一河奔流,犹如龙腾出门之势,故名龙门河。
一座别致的古阁就是村子的大门。古阁叫庆云阁,年代久远,底座由大块长条石头垒砌而成,接着是一层层老青砖。经过不知多少年风雨侵蚀,墙体剥落了一片片,整个底座四方四正、敦敦实实。再往上还建有两层,每一层都由几根木柱支撑。
在龙门河村,最显眼的是紧邻堡门右侧的一处大院,这是一个多门的院子。朝向村里街道有一个大门,朝向村外平川还有一个大门,几个院子或左或右、或前或后院院相连、门门相通,朝向各异,风格也各不相同。据介绍,这是由清代皇家宗庙建筑官员、寿阳龙门河村人王伍科于清朝中期修建的一座砖、木、瓦结合的典型山西古民居宅院。
由于宅院主人擅长建筑和彩绘,所有房屋和街巷都布局严谨,用材讲究,精工细作。门前两个门柱支撑着大门上方的廊檐,木雕精美,彩绘细腻,更为特别的是,廊檐两角高高翘起,如高空飞翔的鸟的翅膀。
榆次后沟古村
她是北方农耕文明的活化石,她就是后沟古村。后沟古村位于山西晋中市榆次区东赵乡。
她的起源无明确记载,古村观音堂内保存的一块明朝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的古碑上,有“年代替远,不知深浅”的描述。据当代在后沟发现的一块唐代墓志铭推算,后沟古村始建年代约为公元819年前。
后沟古村是浓缩了黄土旱塬农耕文明的传统经典,保存了中国北方汉民族自给自足的传统生活方式、完整的村政设施、等级分明的居住格局、防患未然的仓储制度等,是北方农耕文明的活化石 。
后沟古村庙宇星罗棋布,神庙系统相当完善。方圆仅一平方公里的村落共建庙13座,神塑48尊。观音堂、关帝庙、真武庙、文昌阁、魁星楼、河神庙、山神庙等庙宇依风水而建,按方位而立,将佛教、道教、儒教囊括为一统,这一现象在全国也属罕见。
后沟古村独立完整的排水系统,为古村所独有。排水道从村东北、西北的高处起,穿村过院,勾连各家各户,最后经村西南、东南出水口汇入龙门河中,全长3000余米。而且是“明走暗泄”,地面只留排水口,水道则深埋地下,有些地段甚至从村民的房屋下穿过,但从未出现过坍塌堵塞的情况。
长岭村
长岭古村,位于山西晋中市昔阳县界都乡。古村的陈家大院,有17出古老四合院。
院落有的为层楼式建筑,有的为多进式建筑。层楼式建筑下层为出檐青石碹窑,上层为砖木结构房屋;多进式建筑,花墙、闪屏相隔,厅堂厢房分明。
厅堂楼阁的房屋多为三间、五间、七间,厅堂石碹窑多为三孔;厢房多为三间,厢窑多为一孔一门两窗,也有门窗连体的爬头框或三线框。院落多呈“工”字形,人们进出院落行闪屏门,上下院落步普通台阶与“品”字台阶。
《陈氏家乘》记载,明朝万历癸酉年(公元1573年)陈氏迁入长岭村,三世已有生员,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长岭村斐文学校成立,私塾改为学堂制。村里有官坊、关武庙,保存完好。
冷泉村
冷泉村,位于灵石县城以北16公里处。 相传冷泉关是汉初汉高祖为北拒匈奴所设,因冷泉寒冷,又处于雀鼠谷北口,按“阴阳而论北者为阳”,所以起名“阳凉关”。
宋史记载为“阳凉北关”。后因关中有一冷泉出名,后来逐步变为冷泉关。明代记载,关内盈盈居民千家,富商巨贾数不胜数。清初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四十一卷记载“冷泉镇,在县北四十里,有冷泉北流入汾,镇因以名。
灵石口巡司置于此。《志》云:镇有冷泉渡,临汾河,其南三十里有下河门渡,相近又有南山小水渡”。由于冷泉关地处交通要道,便自然成为古代来往商旅的驿站。冷泉关慢慢由最初的军事防御要地演变成商业繁华之地。
行在村里的街巷上,古色古香的民居随处可见,简朴苍劲的建筑、斑驳磨损的房舍、古典简约的窗棂都见证着古民居的沧桑岁月;街巷两边依稀可见的“怀仁巷”、“耕读第”、“种德锄经”等砖雕匾额。
这是一眼千年的古村落,这里有宁静和美好,这就是山西晋中独有的绝美又朴实的古村落,这里原生态的风景等你来探索。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