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千年抚州南丰古城,东门古迹古建全面介绍,含有滨河奇特民居建筑

发布时间:2023-03-11 16:46:31来源:
据同治十年《南丰县志》载,唐开元中邑令游茂洪将原在白舍的县治迁到了南丰古城的嘉禾驿,原嘉禾驿现为今城隍庙(原白舍县治还保留有城隍庙旧址),南丰古城从创建始距今已有1300年历史。

南丰古城至今还保留有明清古城墙、城门,城墙约1600米,南门(文明门)、西门(崇秀门));明清古建筑200余栋,其中有161处文物保护单位。古城古迹古建在西门较为集中,东门也是有一些经典的明清古建古迹,只是比较分散一点,今天我们就专门来看下东门的古建,这次先从东门桥下(今南丰大桥往西方向)开始。注,笔者“三十三只蝉”在东门到处转了三四天,基本上已走完各巷中的明清古建筑。

民国商铺

民国商铺

码头前清代建筑

东门桥下有条古街道,即清代及民国时期繁华的沿江商业街。这里有轮渡码头,在古代属于水运交通要道,民国时期这里商铺林立,豪宅成片成片的兴建。这些民国商铺非常有看点,属于至今还保持原汁原味的民国风建筑,石头、青砖与竹编黄泥墙、木墙等混建的建筑,看上去非常有历史沧桑感。

下旴江台阶

下旴江通道

在这些商铺之间有许多下旴江河的台阶通道,均为红色条石砌筑,南丰明清古建一般使用的石头是红石,南丰周边有丹霞地貌多产红石。这栋建筑特意架起了廊道,下面建下河通道,下河通道既方便通行到轮渡码头,也方便寻常百姓下河洗衣汲水。

旴江沿河古建

防洪石墙

沿河古建

沿河古建

旴江,源头在江西广昌县驿前镇血木岭,流经广昌、南丰、南城、临川,在临川附近汇入抚州,河流总长约400公里。南丰古城有近三分之二城墙临旴江而建,从古城西门(崇秀门)到南门(文明门)再到东门,均为临河段,这段河流呈椭圆形状态。

沿河古建

沿河古建

沿河古建

古城沿江的这些古建防洪措施智慧高超,与黎川、南城等县市的沿河建筑建造手法完全不同;在江西,甚至是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明显的南丰地域特色。针对旴江历年发洪水的特点,南丰明清官方及百姓共同设计及建筑出了具有南丰地域特色的防洪城墙。临旴江河的城墙既是防御城墙也是防洪城墙。

下河通道

沿河古建

盱江河岸的明清、民国等民居及商铺的建造又是一个非常有智慧有特点的建筑。在东门街上临旴江岸边建造的商铺、民居每隔四五十米到百米的样子就设置了一个下河通道,街面道路到河底水位均铺就了红石台阶,通道两旁的建筑在水位线下的基础全部使用了条石砌筑;设置这样多个下河通道,涨洪水时分担城墙水压,平时又方便百姓洗衣、打水

下河通道

镂空石墙

沿河石头挑梁

东门临河的建筑水位线下的建筑基础全部是用整块红石砌筑;临水阳台更具特色,阳台的挑梁使用了阶梯状的石块砌筑,石材圆润且造型优美,它无形中增加了建筑的美观。有好几栋建筑在水位线下还设置了房间,这些水位下方的房屋墙面巧妙的设置了镂空墙体用来防洪(涨水时可减少墙体的抗洪压力),这种设计即满足了防洪要求,也增加了房屋的使用空间(在明清及民国时期东门街道可是县城最繁华的街道,这里的房屋是寸土寸金的,增加房屋使用空间,等于增加了财富),不得不说明清古人的智慧高超。

王家大屋

王家大屋

王家大屋

王家大屋

东门桥下有个王家大屋街区,有五六栋王家大屋。这栋在大门两侧的影壁,叫做“撇山影壁”或“反八字影壁”,平面为“八”字形状,南丰古城大宅一般是这种大门形状。照壁都有精美的石雕,特别是拱门的浮雕十分精致,屋檐造型也十分考究;这是座典型的赣派风格清代建筑,二层青砖黛瓦木结构建筑;门楣上有一对倒挂狮子,头已毁;拱门上的卷草纹叫香草纹,亦称缠枝花,寓意着吉利祥和、富贵延绵,卷草的无限重复与连续寓意生机勃勃的生长之气;红色石雕上面大多是飞禽走兽、花草之类的,都有一定的寓意在里面,两边照壁白墙上面还绘画有水墨卷草。这栋古建的门庭总体来说还是比较豪华的。

精美雕刻

蝙蝠漏窗

像首木雕

精美木雕

这栋清代民宅是非常少见的厅堂与私居分开的宅院,这座建筑群面积大概有4000、5000平方米。建筑天井中六个“木雕象首”悬空在梁端头,这六个象首头伸向空中,神态安详。因“象”字和“祥”字谐音,民间多认为大象慈祥温顺,能带来祥和与美好,寓意着太平吉祥、万象更新、吉祥如意。

精美的拱门

天窗

狭长的天井主要是用来采光的,地面铺有平整的条石,天井中古人用陶瓦雨水沟、陶瓦雨水管来实现有组织排水,这个陶瓦雨水立管是竹节形状的,寓意节节高升之意。在南丰古城仅此一家有采光天窗。在古代国内是没有玻璃的,没有玻璃遮雨,天窗设计就非常考究技巧了,这种采光天窗设计在国内的古建筑中都是不多见的。这个宅子的采光天窗是设置在走廊屋顶上的。

柱础

天井边上有两个六边形柱墩,六边形在中国有象征六合、六顺之意;柱墩的高度在古代官家是有严格要求的,连有多少个台都是有一定定数的,不能胡乱使用。

花篮雕刻的垂花柱

木雕象首半眯着的眼神,卷起的象鼻,合拢的嘴巴,显得大象神态非常的安详。梁柱上面的木浮雕雕刻非常精细,卷草雕刻的栩栩如生;花篮的纹饰根根清晰可见,仿佛是真的一样,花篮底部是一朵牡丹。可以说南丰人喜牡丹,牡丹寓意富贵,多雕刻牡丹也是寓意多富贵。

精美石雕

木雕象首远看像极了龙首,需要仔细辨认,才可以看清楚是大象。盛开莲花与饱满的花鼓圆雕。盛开莲花的莲花寓意开枝散叶,多子多孙。窗花上面有许多点点梅花及倒挂的蝙蝠,倒挂的蝙蝠寓意“福到了”。在古代文人的眼中,梅花代表傲骨,象征一身傲骨的君子品格。

刘氏大夫第

居勿轩

古城东门五帝巷著名的“居勿轩”及“刘氏大夫第”,小门门头石匾书法不仅了得,而且整个建筑也是不同凡响,在清代时期的南丰属于豪华程度比较靠前的建筑。

东门五帝巷”的记载:“五帝庙,凡二,一在东隅五帝巷,一在北门外朝仙坊,清乾隆间邑人邓御史募修,祭祀五帝尊神。”就是说南丰有两个“五帝殿”,一在东门,一在北门;东门五帝巷得名就是出自这个“五帝殿”。

南丰老百姓称五帝巷的“刘氏大夫第”为“刘家老屋”,建于清光绪年间,附设私塾学堂。偏房就占地面积1000余平米,房屋可谓巨大。据刘家后人描述,他家祖上曾开过钱庄,做过绸缎生意;古代建房能够挂“大夫第”的牌匾,要么祖上曾经为官,要么花了巨资捐官。

精美屋檐

雕刻精美的照壁

月亮门

“刘氏大夫第”,为典型的三进式南丰传统建筑,南丰式赣派风格。建筑坐北朝南,进深30米,面宽18.6米,砖木结构(穿斗式木构件),硬山顶。有三个弧形马头墙,马头墙上设有宝瓶形洞口窗户。

大门造型(朝面)为南丰传统的梯形退让式,门头高约6-7M,朝面两边及门头均采用红色石材砌筑,门头上面挂有石匾,现石匾上的字被铲平。朝面两边的石材雕花是镂空的(雕刻被铲平了很多,已经看不出图案了),镂空的石雕在南丰非常少见。门头上面的屋檐也是相当的精美,屋檐下面的天花都是精美的花草木雕刻。

正门

“居勿轩”在“刘氏大夫第”的东侧,居勿轩里面设有私塾学堂及小姐绣楼。居勿轩的小门门头上面挂有石匾,上书“居勿轩”三字,这三个字龙飞凤舞、苍劲有力,“居”这个字,我想大部分人是认识不出来的;门头上面的雨棚已经被毁,只留下两个雨棚支撑石柱。

大屋山墙

居勿轩

“居勿轩”的正门为圆形石拱门,唤作月洞门,又称圆洞门、月亮门;月洞门在古代是不安装门扇,现今这个红色木门应该是近代安装上去。月洞门在古代被赋予了圆满的祥和之意。小门有个曲线石拱门及梯形石拱门,也是非常精致的,应该也有所涵义。

“居勿轩”三字是出于元末明初诗人刘绍写的《居易轩》诗,刘绍是南丰隔壁县黎川人,我推测“居勿轩”当时的主人一定与诗人刘绍有不小的渊源。

南丰“刘氏大夫第”也很有可能是清代学者刘衡他们家的房子。刘衡(1776-1841)清代学者,字蕴声,一字讱堂,号廉舫。江西南丰人,清代勋吏,官至兵备道;在广东、四川任官期间的名声很好,老百姓建祠纪念。刘衡还著作有很多文章,写的文章名气也很大。

《居易轩》是元末明初诗人刘绍写的诗,明初诗人;字子宪,号纬萧野人。新城(今江西黎川)人,洪武初,曾官翰林应奉,诗载《元音遗响》。黄肃《寄刘绍》说:“苦为吟诗癖,更阑更煮茶。” 可见其是一位着意为诗的人。

祝家大屋月亮门

漂亮的燕尾

祝家巷27号大屋的月亮门及屋檐、屋顶燕尾、大门门庭还是值得看一下,月亮门。又称月洞门或月门,月亮门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到处可见,它代表全家的团团圆圆,也代表着深深的思念,寓意非常深刻,也还有其他的寓意。

门头雨棚

江家大屋

雕花端墙

祝家巷江家大屋的门庭墙面上写满了那个年代的“红色革命标语”,雕花端墙上面的雕刻图案很古老。我“三十三只蝉”,没有看出这个到底是什么,可能是以前的井栏,或者是花圃构造,看制式应该是明代遗留下来的。

旴江东路照壁

照壁端头

照壁端头

旴江东路照壁是“冖”形状的雁翅照壁,南丰现存最长的一个照壁,大约30M长,高约6M,照壁正中间墙面挂有石匾,目前字已被毁坏。照壁两端有精美的石雕收尾,照壁压顶屋面造型非常漂亮,基石是三层红色条石砌筑,两边屋角为三叠形,屋角起翘,造型非常漂亮

外门庭

照壁精美石雕

倒八字形照壁

东门黄氏大屋,为清代建筑,分内外两道门庭,建筑座北朝南,外门设置在西巷中。主体建筑正门对面有照壁,主体建筑外面还有个长长的庭院。这栋建筑的内外门庭照壁都是倒八字形的,照壁两边墙面上的石雕雕刻非常的精美,檐口也是装饰精美,特别是漏窗建造的很精致。照壁石雕大多雕刻的花朵,及卷草等浮雕图案。

连墙“冖”形状的雁翅照壁

东门黄氏大屋照壁,为连墙“冖”形状的雁翅照壁,上面石雕精美,照壁左右两边是书房、厢房。这个照壁的基石有五层石材,中间是青砖砌筑。

石雕漏窗

石拱门

厢房

拱门

东门黄氏大屋的侧门、小门造型独特,屋檐造型也是极美。山墙是拱形造型,典型的赣派建筑风格封火墙,很像广东的锅耳墙镬耳墙。那个石雕漏窗上面的图案有点像萧何月下追韩信,拱形门洞上面的卷草浮雕十分精美,卷草图案一般寓意幸福长长久久之意。

东门大屋

屋檐

砖砌筑漏窗

拱门

东门大屋的倒八字照壁门庭,建筑的十分高大,照壁两旁石雕也是非常的精美,进入门庭里面是个庭院,庭院墙面上有一整排砖砌筑的漏窗,南丰有这种漏窗的地方一般是有私塾学堂,且学堂外面就是花园,学堂借用漏窗进行采光及借景。造景手法与苏州园林的窗景、借景手法极为相似,这充分说明了南丰古人的文学素养、文化底蕴很深。

岳庙上黄家大屋

黄家大屋照壁

黄家大屋厅堂

厢房木雕

岳庙上黄家大屋为二进三厢式,青砖黛瓦木结构,正门门头屋顶造型为跌级山墙形式,有点类似徽派建筑风格。门庭的门头十分高大威武,有二层楼高,约6、7米,门庭整体看上去霸气十足,室内的抬梁式木架建筑的很优美,厅堂天井处的檐掾造型富丽堂皇,厢房的窗雕精细且精美。这栋建筑的门头为南丰古城最高大最霸气的一个

外门廊道

汤来贺旧居

旧居照壁

书房

汤家大屋是汤来贺的故居,有道外面设置的旴江东路街面上,进到主体建筑门庭需要通过狭长的通道,通道底部有个不大的花园,花园里面有照壁。主体建筑是座东朝西的,正门也是朝西开,朝西的建筑在南丰古城是非常少见的,也许这和主人(汤来贺)对清朝的不满有一定关系,也很有可能是怀念故明。庭院底部的山墙及拱形门洞建造的非常精美,照壁已经破损了一半。

拱门

内庭月亮门

兰花架(石头制)

汤来贺,崇祯十三年(1640)进士,南明朝官至兵部侍郎兼广东巡抚康熙二十四年出任白鹿洞书院山长。明末清初散文家、诗人,晚年归隐故里汤家大屋。旴江东路34号汤家大屋对面照壁为“冖”形状的雁翅照壁,主要为红石及青砖砌筑,形式稍微简单些。内部庭院的月门门楣上面石匾以前有首诗文,天井里面还有石头打造的古兰花架,南丰人自古就喜欢养兰花,许多人家天井里面都有兰花架。

修省居

兴胄

静境

春风和鸣

东门一些挂有石匾的清代民居,南丰明清古建筑比较喜欢在门头上面挂石匾,一般石匾内容是用来标榜自我身份,或寄寓情操、思想、学识等。春风和鸣,出自何劭的《洛水祖王公应诏诗》,“春风动衿,归雁和鸣”或,出自宋韩淲的《南泉》"白云洞边流水声,春风桃李鸟和鸣。"

仰覆莲花

标语


 

仰覆莲花的雕刻非常精美,侧面及底部都雕刻了花瓣,雕的是栩栩如生。拱门上面还特意刻上了那个时代的烙印,“听老主席话,跟共产党走”的标语。在东门菜市场附近一小巷子里面,发现清代建筑界限碑文,这个非常有趣,铭文写清楚了自家院落范围。

下水关

下水关洞道

下水关外面(沿河面)

从古城西门到南门、南门再到东门分别设置了“上水关”、“下水关”两个杀水豁口,这两个豁口的作用是用来防洪排涝的,平时又可以方便百姓出城汲水打柴。南门的城门设计的也颇有特色,在城门拱形门洞中间设置了防洪道闸,道闸门是铸铁打造的,平时可以作为城门,洪水时可以作为防洪闸门。

明清古城墙

古城墙

江西唯一保留有完整明清古城墙的县城。南丰明清古城墙得以保存至今,近代民房违建在古城墙上的功劳可谓巨大,目前还保留有1630米的明清古城墙,其中包含崇秀门(西门)、文明门(南面)、上水关、下水关、红石及青砖古城墙。

南丰城墙始建于宋代,原为土城。明正德六年(1511年),闽粤流寇数次侵入南丰城中,才开始建土墙防范流寇。开始建设的城墙为土墙,四面城墙长约3000米,高约6米。

石头青砖混砌古城墙

红石砌筑古城墙

明清古城墙

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城墙进行了历来最大规模的扩修工程,修筑长度达到4400余米,南丰城墙基本上定型。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至光绪年间(1875-1908年)城墙有过10多次的维修,城廓格局一直保持不变

古城共有四个城门,南门(文明门)目前还保留完整,看石砌工艺及石材质地等应该为清代城门;西门(崇秀门)也还保留着,墙面石材腐朽严重,砌筑工艺古老,应该为明代城门;北门与东门目前已不存在,从清代古城地图上所示,这两个城门均有城楼和瓮城。现今留下的南门、西门两座城楼已被拆毁,城门上取而代之的是砖瓦民房。

南面索桥到下水关的城墙多数为青砖砌筑的,也有少量石砌城墙,砖石混筑的城墙少量也不在少数。这两个地方青砖的城墙应该是清代修建的,而腐朽严重的红石城墙应该为明代城墙。

以上文字及图片均为笔者“三十三只蝉”原创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