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八景和小吃
1936年陇海铁路的建成,使武功县的经济交通中心逐渐向南转移。1961年,兴平、武功、扶风三县分设时,武功县政府迁到现在的普集镇。武功县老城逐渐失去往日的繁华。但武功县老城深厚的历史人文景观随着近年旅游热,愈加散发出他迷人魅力。
武功八景它们分别是:
一.<姜嫄古墓小华山>,
姜嫄墓位于武功镇南关小华山之巅,墓冢中高、两侧垂如翼,故称“飞凤穴”。居高临下俯瞰武功镇全景尽收眼底,极目远眺,漆水映带,蜿蜒于郁郁葱葱的林木、花草、庄稼之间,时隐时现,飘忽不定,一年四季,各不相同,诗情画意尽在其中,人们观后无不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二.<教稼台封后稷官>
教稼聖地
后稷像
教稼台位于武功县老城东门外漆水之滨,相传为后稷向人们宣讲稼穑百谷之道的场所,为中国“八大名台”之首。后稷,名弃,为姜嫄所生,传说姜嫄履巨人迹而生后稷。后稷自幼热爱农业,好耕种,长大后教民培育良种,种植作物,帝尧举为农师,封于有邰国(今武功镇)。后人为了纪念后稷的历史功绩,而立教稼台。
三.<苏武节碑龙门传>
苏武像
苏武纪念馆
苏武墓位于武功城北二里之龙门村,为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爱国主义典范,位封“汉典属国”。苏武墓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其主要建筑依次为仿汉阙门、苏武牧羊铜像、南北庑廊、苏武大殿、南北祭亭、苏武墓祭台、墓冢。
四.<上阁钟声响九天>
上阁寺位于武功县老城西塬畔上,为人们历代祭奠姜塬圣母、始祖后稷所立之祠,松柏涛涛、依山间有窑洞、神仙塑像、楼台、亭、阁,曲回之山道,别具景象,楼台高筑,钟声响彻九天。上阁寺原名”宝意寺“,为人们历代祭奠姜嫄圣母、始祖后稷所立祠之地,又是唐时李渊位于武功的三处别宅之一。
五.<喀山晩照晒书卷>
喀山庙位于武功县老城南二里漆水河畔东崖上,此地理位置奇特,居高远望西山,有夕阳重现之景观,传说唐李世民幼时在武功读书,在漆水河摸鱼嬉水,书没入水中,夕阳落而再现,将书晒干。
六.<东桥水波花柳显>
东桥为古丝绸之路经漆水河之古桥,周民族繁衍生息的摇篮之一,先民以河两岸而居,垂柳成荫,水清见底,鱼游其中。同时其又是自古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冲、 从长安出发走西府(西岐)的必经之地,也是扼守武功县老城(武功镇)的东大门东坡桥口的天然屏障。
七.<二水塔影两河湾>
二水寺塔位于漆水河与漠峪河道交汇之塬头上,“风水古来佳、水明塔影秀”。塔为七级八面,玲珑清秀,影映漆水与漠峪河水中,可谓独特之景观。
八.<报本胡燕更奇观>
报本寺塔
报本寺塔于武功北门外,隋开皇十八年腊月二十二(公元559年1月23日)唐太宗生此别宅,为报母恩,遂舍宅为寺曰:“报本寺”,塔因之而建,唐末毁之,宋代重修。
此外,武功县还有 龙王庙、
东岳庙、清凉寺、关帝庙、
城隍庙、小华山等游览区。
到了武功县要品尝一下地方美食。
武功旗花面武功县独特的地方风味小吃,盛名远扬。因它碗上飘的五颜六色似花非花,故曰"奇花面";也有叫"七花面"的,因它所用的鸡蛋皮、葱花、海带丝、黄花菜,等都切成像小旗子一样的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故而得名"旗花面"。
旗花面
普集烧鸡是武功普集镇的一道传统名产,以色味俱佳、肥而不腻、酥嫩可口而驰名三秦。
普集烧鸡
大庄镇倪家锅盔在祖传工艺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配方优良,做工精细,采取专用优质小麦面粉经过特色发酵,改用铁锅文火加红外线慢烤,不含任何添加剂和人工色素,属绿色食品。逐渐成为一项颇具特色的大众食谱。
锅盔
武功镇饸烙面,一般是前面支一口汤锅,两边是调料和佐料盘,捞面浇汤的人坐在中间。下面的一般都在后堂,采用老式的人力饸烙床压面,下边是一口煮面的锅一般每次只煮两到三个人的面。一般用来招待贵客的,主要以优质面粉制作的面条为主料,汤料是以酸辣汤辅以其他材料制作。
由于本人对武功了解不够深入,以表象为主,所以介绍内容很肤浅,没有发映出他的深厚文化底蕴和风土人情。要更好了解还得你亲自感受、亲自品尝。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