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从禅宗到迷宫般的沉醉:圆明园狮子林与苏州狮子林的历史与美学

发布时间:2023-01-12 16:18:08来源:
中国的造园艺术深浸了千年文化的内蕴,以追求自然、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为最终目的,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造就的艺术瑰宝。


 

清代皇家园林几乎全面继承了中国几千年的造园传统,营造手法更是集南北造园艺术之大成,其中大量借鉴和模仿江南及其他地区的名园胜景,成为清代皇家园林的重要特征。

现存的清代皇家园林中,尤以圆明园中写仿数量最多,不仅有狮子林、瞻园等江南私家园林。

更有杭州西湖、扬州瘦西湖等大型风景名胜,正所谓“移天缩地在君怀”,集江河胜景于一园。

一、清朝古典园林

1、皇家园林特色

清乾嘉两朝,皇家宫苑的建设规模和艺术造诣都达到了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的高峰境地,再次趋于宏大的园林规模结合精湛的造园技艺。


 

使“皇家气派”充分凸显的同时又不缺细节体现,这些特点尤其体现在大型离宫御苑的建设上。

乾隆时期的艺术创作守成多于创新,在规模宏大的基础上却暴露出追求纤巧琐细、趋于形式主义和程式化的消极一面。

而于园林方面,此时期的皇家造园活动之频繁、技艺精湛都达到了宋、明以来的最高水平,但也摆脱不了艺术大环境下过分拘泥于形式和技巧的影响。

这个时期极具代表性的皇家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的最后一个繁荣时期,既承袭了过去的全部辉煌成就,也透露出末世的衰落迹象。


 

随着皇帝郊外园居活动的增加,园林功能和活动内容愈来愈广泛,这就需要增加园内建筑的类型和数量。

因此园林建筑艺术成为皇家园林重要的高度体现,而建筑造景也往往成为许多景域甚至园中园的重要观赏景点。

作为处于权力之巅的皇家,其园林建筑几乎包罗了中国古典建筑的全部个体、组合形式。

其中还不乏为适应特殊造景而创新设计出的多种变体和组合,丰富的建筑形式在营造皇家肃穆气氛的同时,又不失园林的婀娜多姿。


 

2、清皇家园林大量写仿江南私家园林内涵

帝王不应该仅是一国的政治领袖,在文化方面也要是下文人的典范和精神领袖。他一生多次游历山川大河,作诗无数,对自然山水文人雅趣极为多情。

也正是在文人情怀的影响下,乾隆皇帝对江南这片文人气息浓重的土地暗生情况,要求身处北方也能有江南的氛围和景色。

然而紫禁城作为宫城,庄严肃穆、规制颇多,政治色彩最为浓重,不适合进行园林的仿建活动,于是京城及周边地区众多大型的皇家宫苑就成了帝王抒发个人情怀的最佳场所。


 

中国古典园林以世家工匠口传心授为主,但在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中仍有宝贵的行规著作使得造园技巧等得以记录保留。

一些文人出身的造园家在践行造园活动的同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将其整理总结刊行于世。

一座园林的营造还需要与功能相结合,而体现园林多样功能的皇家建筑也是成就皇家园林恢弘气势的重要方面。

这又不能不提到绝大多数宏大精美建筑的规划设计者—被后人称为“样式雷”的雷氏家族。

如今我们看到的皇家建筑以及遗迹,通过设计过程中图样的绘制、烫样模型的制作以及最后的实体化等阶段。


 

展现了“样式雷”自成一派的建筑设计风格,烘托出皇家园林的奢华与辉煌,更成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流传后世。

理论的支撑和造园家精湛的技艺与相互配合为皇家园林写仿江南私园提供了技术上的雄厚支持。

使得具体的建设工作得以保障和完善,而他们以及造园理论的世代相传,才使中国古典园林优秀的造园艺术得到发展和传扬。

二、圆明园写仿江南私家园林

1、写仿苏州狮子林

乾隆皇帝在圆明园中对江南私家园林的仿建,绝不是一时兴起,而他自身的园林修养和造诣,使其对仿建的规划设计十分热衷和重视。


 

仔细对比,虽然这些园林都为仿建景观,但从相地选址、空间布局、掇山理水、建筑营造、植物配置等方面都进行了因地制宜的再创作,写仿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

从元代到民国,可以看到狮子林格局不断在发生变化。但庆幸没有进行大刀阔斧的重修改建,使之仍保留原有的山形水制,以叠石假山取胜,重修的建筑也多沿用旧时题额。

但乾隆皇帝仿建的长春园狮子林应是黄氏涉园与倪瓒《狮子林图》结合下的产物,与如今的格局风貌多有出入。

长春园狮子林为皇家园林,仿建时建筑密度明显增大,体量关系略有变化,空间结构相对紧凑。


 

但西部仍以一组主体建筑面迎园内主体水域,视线开阔,水湾处以西侧横碧轩、虹桥、东侧半岛假山共同形成障景,水面由宽变窄,形成以清閟阁-虹桥相呼应的视轴。

园子东部以云林石室与延景楼形成轴线控制关系,同时于山石间的建筑前新挖小水池,形成小的游憩空间。

不同于涉园的佛寺空明之境,长春园狮子林内部更偏细致精巧,两者各有千秋。

2、“仿”与“创”

从空间布局、掇山理水、建筑营造三个方面都有着近乎相同的理法,甚至名字都沿用原型,如狮子林、虹桥等。

因此,长春园狮子林对于苏州狮子林是一种全园式写仿的尝试,且十分成功,从全园东山西池的整园结构到细部建筑、水体、掇山要素的处理,手法一致。


 

作为乾隆写仿江南私家园林又一成功实例,两园整体来说相似度是非常之高,反映出这位文人皇帝的自身修养和高超的造园技艺。

但细细品之,作为皇家园林的长春园狮子林基于场地环境、功能属性、园主喜好的差异,在写仿中有着诸多创新之处。

在意境上,涉园时期的格局基本延续了元时的狮子林形制,禅宗园林讲求意境明净,建筑依各自的功能需求营造不同的空间景致,彼此以叠山、水系分隔。

然而乾隆身为帝王,日常政务缠身,对文人生活、山林野趣的向往之意只能寄托园林,因此,长春园狮子林中建筑的功能弱化,更多的是形成文人园的意境。


 

三、古代园林带来的影响

  1. 对文人生活的向往

 

江南山水秀丽,园林作为人文景观又充满文化气息,以乾隆皇帝的文化修养和对园林的喜爱,游览赞赏之余也不免有占为己有的欲望。

例如南巡期间寻到的古玩字画,甚至杭州南宋德寿宫遗址内的芙蓉石等太湖石都带回北京。

园林作为江南文人的渊蔽之地,无法完整地搬走,退而求其次的“携图以归”,亲自参与皇家御苑中的仿建工程,提出规划设计的整改措施。

在皇家园林中游赏江南风情的同时能忆起当年南巡之景,感怀颇深。


 

作为天朝帝王,政务职责所在,虽艳羡江南文人附庸风雅的生活,但终究不同于士大夫阶层,兼具文人气息园林仿建极大满足了对其生活环境的向往,同时融入北方建筑风格,彰显出帝王风气。

2.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

南巡期间,随行的官员、画师众多,一方面借助阅武促进满族文化的传播,另一方面通过题诗赐名、赏书鉴画等抒发文人情怀,以此为契机促进对江南士人文化的交流融合。

如果单从文化目的来看,南巡作为满族文化输出与江南文化学习的过程,回京之后对江南私家园林大量写仿,则是民间与皇家、江南与北方之间文化融合的过程。


 

北方的皇家园林建筑风格、造园技艺经过南巡极大地影响了江南私家园林的发展。

行宫作为特殊性质的园林,兼具南方的山水特色和北方的造园技艺。此外,江南造园匠师的北上和皇家延聘。

使得江南造园技艺在北京的官僚私园、皇家御苑中同样得到了广泛应用,使精致工整的宫廷文化中融入了水墨江南的诗情画意、自然质朴。

结语

园林本身作为艺术的综合呈现,也是江南文化内涵的载体,通过对园林的解读、仿建进一步熟知江南士人的思想和艺术追求,这对安抚、笼络江南士人大有裨益。


 

另一方面,乾隆皇帝自身的帝王意识、审美情趣、个人喜好促成了回銮之后的仿建工程。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