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起底“藏乌梨”骗局:普通梨加工而成

发布时间:2025-03-13 17:37:07来源:
在 2025 年的水果市场上,一种表皮呈黑色的 “藏乌梨” 迅速蹿红,成为水果界的 “新宠”,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独特的外观加上商家所宣称的 “世界之巅、川藏特产” 的标签,让 “藏乌梨” 一时间风光无限,在一些电商平台的销量甚至突破万单。然而,经过深入调查后发现,这看似神秘的 “藏乌梨” 背后,实则隐藏着一个精心设计的骗局,它不过是普通梨加工而成的产物。
价格悬殊的 “高原特产”
市面上的 “藏乌梨” 售价令人咋舌,每斤价格在 7 元至 31 元不等。相比普通梨产地每斤 1 元至 3 元的收购价,其价格差距高达数倍乃至数十倍。春节期间,新京报记者走访多家年货市场,发现不少水果商贩都在售卖 “藏乌梨”。商贩们称这种水果来自西藏地区,由于高原种植,当地紫外线强烈,所以梨子的果皮呈现黑色。到了 3 月初,线下调查发现,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内,有水果商户向记者展示自家的 “藏乌梨”,信誓旦旦地表示其产自西藏林芝地区,是当地特有的黑色品种梨,产量稀少,价格自然昂贵,一盒精品包装的 9 颗装 “藏乌梨” 售价高达 95 元。据该商户透露,“藏乌梨” 这两年逐渐走红,尤其是在 2025 年春节期间异常火爆,一度卖到断货。由于是新出现的水果品种,消费者出于好奇纷纷购买尝鲜,同包装的 “藏乌梨” 年前最高曾卖到 195 元一盒。另一位新发地水果店老板给出的价格相对低一些,一箱售价 85 元,她还强调自家销售的是正品,并提醒消费者市面上假货泛滥,需仔细辨别,宣称 “颜色不对的都是假货,只有我们才能拿到正品” 。长期从事水果贸易的商户赵亮也表示,“藏乌梨” 近两年来走红,价格昂贵,精品包装的批发价约为 70 元一箱,每箱装有 8 至 9 个梨,折算下来每斤价格在 10 元左右 。
在线上平台,“藏乌梨” 的销售更加火爆。记者在多家电商平台看到,“藏乌梨” 已成为热门商品。有主播在平台中宣称,这是一种 “三个季度开花结果长出的水果,日照时间特别长”“世界之巅、川藏特产”。部分店铺在产品宣传页上标注 “中国西藏 — 高原藏乌梨”“西藏高山藏乌梨” 等字样。从销量数据来看,不少店铺的订单量已超过 1000 单,其中 “鑫鲜农品店” 的 “藏乌梨” 销量更是突破 1 万单 。
产地与品种的谎言
消费者们被 “藏乌梨” 独特的外表和高原特产的名号所吸引,然而其真实产地却并非如商家所宣传的那样。记者从购买的样品发货地址进行调查,尽管众多商家将 “藏乌梨” 宣传为西藏特产,声称产自 “高原地区”“3800 米高海拔地区” 等,但实际发货地却显示为河北晋州、安徽砀山,而这两地的特产分别是晋州鸭梨和砀山酥梨。进一步调查发现,还有不少 “藏乌梨” 的发货地是四川、山东等地,却始终未见从西藏发货的 “藏乌梨” 。
一位水果采购商向记者透露,市面上的 “藏乌梨” 实际上大多是当地普通梨经过加工伪装而成。赵亮也曾采购大量 “藏乌梨” 销售,但后期发现这种梨不耐储存,短期内就出现腐烂现象,他怀疑其可能是通过添加某些手段制造出来的,之后便停止了售卖 。3 月中旬,记者致电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没有听说过 “藏乌梨” 这一水果品种,并提到当地只有林芝、甘南地区生产苹果,梨的产量稀少,几乎不可能大量运往全国销售 。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梨种质改良课题组组长薛华柏介绍,中国梨产业的科学家在全国各地采集过 200 余份种质资源,均未发现原生的黑皮梨物种。此外,西藏只有林芝及附近海拔相对较低的地区生产苹果和梨等水果,由于当地紫外线强烈,苹果表皮会呈现紫红色发黑的现象,但果皮要达到纯黑色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副所长王海波也明确表示,“藏乌梨” 这一品种并不存在,市面上所售的 “藏乌梨” 都是由普通梨经过人为高温处理加工制成的 。
普通梨的 “变身” 秘密
那么,普通梨是如何摇身一变成为 “藏乌梨” 的呢?王海波介绍,一般情况下,将普通梨用高温水烫一烫或者低温(冷冻)处理,就能使其表皮变黑。但 “藏乌梨” 的果肉没有被破坏,显然是采用高温制作的方式。业内有人认为 “藏乌梨” 是染色而成,王海波推测这种可能性不大,因为高温处理成本更低且操作更便捷,食用后也没有安全风险,所以在加工过程中没必要采用染色手段 。
薛华柏解释,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专家曾对市售的 “藏乌梨” 进行农残检测,并将其与多种常见梨的单果重、果形指数、pH 值、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 C、总酚等 6 个品质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藏乌梨” 与普通鲜梨在其他指标上并无显著差异,但其果肉的总酚含量接近普通鲜梨的下限值,而果皮中的总酚含量则显著低于普通鲜梨。薛华柏推测,这种异常偏低的果皮总酚含量可能是由于多酚类物质在果皮细胞经过处理后流失所致 。
他还介绍,梨变黑可能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反复冻化,类似北方冻梨的制作工艺,在这个过程中,冻结的冰晶会刺破果皮和果肉细胞,从而形成黑皮,但这种方法会导致果肉冻伤,口感与正常梨有明显区别;另一种是采用瞬时高温处理,这种方法可以使梨皮变黑而不影响果肉,市面上的 “藏乌梨” 很可能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加工的 。为了验证这一说法,记者进行了实验,用滚烫的热水反复浇淋一颗玉露香梨,梨的表皮逐渐由棕色变为深色,最终呈现黑色。放置一天后,梨的表皮完全变为纯黑色,切开后发现,果肉并未受到任何影响,依然保持原有的色泽和质地,实验结果验证了高温处理可以使梨皮变黑且不影响果肉品质 。
此外,记者购买的三箱 “藏乌梨” 在收货不到 10 天的时间里就出现了腐败现象,部分果品腐烂严重,能闻到酸臭味。薛华柏表示,理论上来说,正规的瞬时高温制作反而会去除果皮表面有害细菌,延长保质期。不过,如果使用简便的滚烫水反复烫的办法来制作 “藏乌梨”,梨的果皮就会组织受伤,容易感染,从而加速腐败 。同时,不同品种的梨以及加工方法的差异都会导致 “藏乌梨” 的颜色有所不同。例如,瞬时高温处理的时间长短会影响表皮的黑化程度,皇冠梨、玉露梨等不同品种经过高温处理后,呈现出的黑色表皮也会存在一些差异 。
“藏乌梨” 骗局的曝光,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要保持理性和警惕,不能仅仅被商品的新奇外表和商家的宣传所迷惑。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此类欺诈消费者的行为,维护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