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祖不烧纸 成都龙泉“廖家祠堂”30米书法长卷传家风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来自四川巴蜀廖氏宗亲联谊会、广东五华廖氏宗亲联谊会和巴蜀廖氏俊萼公后裔宗亲联谊会等数百名廖姓家人,在自家的祠堂内外摆起了50桌“坝坝宴”,一边吃饭,一边欣赏着歌舞小品。
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祭祖活动是为了净化空气,以实际行动践行“爱成都、迎大运”,移风易俗过清明。祭祖全程不烧纸,不燃放烟花爆竹。
“不燃放烟花爆竹,是不是祭祖就少了那么一点仪式感?不,我们搞研讨会,开展家风家训教育,内容同样丰富多彩。关键是大家还长了知识,学到了东西。”巴蜀廖氏俊萼公后裔、客家人廖品金激动地说道。
什么是“俊萼公”?廖品金进一步解释,指的是300多年前的“湖广填川”期间,从广东五华县双华镇黄径村的廖政康,携母亲陈祖婆(父亲廖俊萼留在黄径村)移民入川到简州(今成都市龙泉驿区),在这里生息繁衍。而参加这次祭祖的,大多是廖俊萼和廖政康的子孙后裔。
30米书法长卷
廖义和是廖氏家族的“书法才子”,为了参加这次祭祖活动,他提前多日,把自己关在家里,书写了一幅30米长的巨幅书法“廖氏家风家训”。在祭祖活动上,40多位廖氏子孙将其展开,廖义领读学习。随后,廖义和还在祭祖的入口处,设置书写台,摊开宣纸,为参加祭祖的家人免费写书法。
“俊萼公埋葬在我们村里。我们这次,也是第一次到俊萼公后裔的家乡。”广东五华县双华镇黄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廖孟如说,成都俊萼公后裔能够成功实现寻根问祖,离不开发达的互联网,否则简直是大海捞针,根本不可能实现。
“原来我认为祭祖不烧香放鞭炮,没有仪式感,对不住先人。而参加了这次成都的祭祖,我发现,用开展研讨、参观客家文化展、开展家风家训教育等形式祭祖,更具‘文化派’,更值得我们推崇。”广东五华廖氏宗亲会、七十多岁的廖琼山说。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