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从郧县人头骨到高句丽佛寺,2022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发布时间:2023-03-29 10:51:43来源:
3月28日,由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入选项目为: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遗址、山东临淄赵家徐姚遗址、山西兴县碧村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河南安阳殷墟商王陵及周边遗存、陕西旬邑西头遗址、贵州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吉林珲春古城村寺庙址、河南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浙江温州朔门古港遗址(按年代早晚排列)。

湖北十堰学堂梁子遗址:

中国百万年人类史新的考古实证

学堂梁子遗址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青曲镇弥陀寺村,坐落于汉江北岸,曲远河口西边。遗址因为曾发现两具约100万前的直立人头骨化石(俗称“郧县人”)而闻名。2021年起,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单位,对该遗址开展新一轮考古发掘与研究。

新发现的“郧县人”3号头骨保存完好,形态清晰,具有直立人的体质特征。3号头骨形态基本正常,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形,所能提供的性状信息比以前发现的两具头骨更丰富而真实。“郧县人”3号头骨是迄今欧亚内陆发现的同时代最为完好的古人类头骨化石,该化石处在古人类近200万年演化历程的中间和关键环节上,为探讨东亚古人类演化模式、东亚直立人来源、东亚直立人与智人演化关系等重大课题提供了翔实而关键的化石及文化证据。

山东临淄赵家徐姚遗址:

万年旧新时期文化的过渡

赵家徐姚遗址地处海岱腹地,位于山东临淄东部,南距淄河1.2公里,东距后李遗址4.2公里。该遗址是在配合临淄区基本建设项目发掘战国-汉代墓地的过程中发现的。

遗址距今1.1~1.5万年,于冲积扇加积过程中发现大面积、多频次红烧土堆积。在发掘红烧土堆积过程中,于赵家徐姚村西发现一处距今1.31~1.33万年的临时性活动营地,至少有火塘3处,围绕火塘发现遗物1000余件,以动物骨骼为主,陶片、陶塑次之,少量石制品、蚌壳制品。

赵家徐姚遗址保存完整,遗物丰富,性质明确,年代关键,是华北地区乃至国内旧新过渡阶段的重大考古发现,对于认识当时的社会组织形态和人类农业模式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山西兴县碧村遗址:

史前结构最复杂的城门

碧村遗址位于山西省吕梁市兴县碧村村北,东距兴县县城20公里,西离陕西省神木县石峁遗址51公里。

该遗址三面环河邻沟,东、中部各修筑一道纵贯南北的城墙,形成一座具有内外双重城垣的石城聚落。碧村外城东门址是目前发现史前时期保存较为完整、结构最为严密、形制最为规整的一套门址系统,为复原这一时期城门结构提供了重要参考。

该城址层层设卡、处处把关、谨慎布防的结构,彰显了浓厚防御色彩,展现了矗立于黄河东岸碧村遗址的特殊屏障作用,这为解读该区域文明提供了关键材料。

河南偃师二里头都邑多网格式布局:

进入王朝国家的重要标志

位于河南洛阳盆地中东部的二里头遗址,自1959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主干道路网络、宫城、宫殿建筑群、官营作坊区、铸铜作坊、贵族墓葬和青铜礼器群、绿松石龙等重要遗存,确认它是中国青铜时代最早具有明确规划的大型都城。

2019年以来,考古人员展开新一轮发掘,发掘总面积5000余平方米,取得重要突破。新发现的主干道路及其两侧墙垣,揭示二里头都城为宫城居中、显贵拱卫、分层规划、分区而居、区外设墙、居葬合一的多网格式布局。二里头都城这样严谨、清晰、规整的布局,显示当时有明确的规划,当时的社会结构层次明显、等级有序,统治格局井然有序,暗示当时有成熟发达的规划思想、统治制度和模式。这是二里头进入王朝国家的最重要标志。

河南安阳殷墟商王陵及周边遗存:

改变了商王陵陵园的格局

202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安阳队启动了商王陵及周边区域的考古勘探,发现有围沟、祭祀坑、墓葬、灰坑等。新探出祭祀坑460座以上。在王陵区西南部探明并确认一处西周遗址,面积超过4万平方米。在洹河北岸地区探出南北向干道的路沟,时代早于战国,长度超过1.2千米;探出2个路口。此外发现了晚期遗存。

这些发现改变了商王陵陵园的格局,将推动对商代陵墓制度乃至于商文化、商史的研究,同时也为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

陕西旬邑西头遗址:

目前泾河流域发现的最大规模商周遗址

黄土高原的腹地泾河流域是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的核心区域,也是缔造周代礼制文明的核心地域。西头遗址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张洪镇原底社区西侧约1公里西头村,地处泾河东岸台塬边缘地带。

1943年石璋如先生发现该遗址。2018年~2022年,由西北大学、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该遗址进行持续考古发掘工作,发掘面积4750平方米,先后发掘南头、鱼嘴坡、尖子、上庙、斜圳五个地点,发现仰韶、龙山、先周、西周、汉唐等各时期遗存,共发掘灰坑650余座,墓葬140座,陶窑、房址、灰沟等各类遗迹40余个,出土陶器、铜器、骨器、石器千余件。

贵州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

罕见的历史时期大型公共墓地

大松山墓群位于贵州省贵安新区马场镇。为配合贵州医科大学新校区一期项目建设,2022年7月~2023年1月,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多所机构对该墓群开展了全面考古发掘,清理墓葬2192座,出土各类文物4000余件(套),取得重要收获。

墓葬时代从两晋一直延续到宋元明时期,发展脉络清晰,可分为两个时段四个时期,表现出从小聚集家族墓地到公共大墓地的巨大转变,反映了黔中地区古代文化进程。

吉林珲春古城村寺庙址:

我国境内发现的第一处高句丽佛寺

古城村寺庙址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市三家子满族乡古城村东侧。遗址西约100米为唐代渤海国时期城址温特赫部城,西北约4公里为唐代渤海国都城东京八连城,遗址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2022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珲春市文物管理所对古城村寺庙址进行了连续7年的主动性考古发掘

1号寺始建于公元5世纪,是我国境内发现的第一处高句丽佛寺,也是我国东北地区已发现最早的佛寺遗址,所获大量北朝晚期风格造像为探讨中原佛教物质文化对东北边疆地区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素材。2号寺是首次全面揭露的渤海国高等级佛寺,为研究我国唐代高等级佛寺平面布局、建筑组合、建筑结构及探讨我国古代舍利瘗埋制度提供了重要材料。

河南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

揭示唐宋至清代开封城内的汴河形态

州桥位于今开封市中山路与自由路十字路口南约50米,是北宋东京城御街与大运河(汴河段)交叉点上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唐代建中年间(780~783年),后经五代、宋、金、元、明,至明末崇祯十五年(1642年)被黄河泛滥后的泥沙淤埋。考古发掘工作始于2018年10月,截至目前已完成考古发掘面积4400平方米。

经过考古发掘,清理出部分明末洪水遗迹,揭示了桥面淤没于1642年洪水。清理出明代晚期的金龙四大王庙,庙址结构布局清晰,其时代不早于明万历年间,用石磨、石磙在河道淤泥上做基础。根据考古发掘结果并参考文献资料推测:宋代州桥为柱梁平桥,桥下密排石柱,桥现已不存;现存州桥为明代早期修建,是在宋代州桥桥基基础上建造的单孔砖券石板(拱)桥。

本次考古发掘首次完整揭露出了唐宋至清代开封城内的汴河形态,展示了自唐宋至清代汴河开封段的修筑、使用、兴废等发展演变过程,为研究中国大运河及其变迁史提供了考古实证。

浙江温州朔门古港遗址:

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

温州朔门古港遗址位于温州市鹿城区望江东路东段,温州古城朔门外,南依古城,北邻瓯江,东靠海坛山,与世界古航标江心屿双塔隔江呼应。遗址总面积达20万平方米。2021~2022年,该遗址在基建考古工作中被发现。主要遗迹有古城水、陆城门相关建筑遗存、8座码头、1条木栈道、多组干栏式建筑、成片房址、水井等,并出土沉船2艘、数以10吨计的宋元瓷片以及漆木器、琉璃、砖雕等大量遗物,各类遗存年代跨度从北宋延续至民国,尤以宋元为主。

系列遗迹重现了宋元温州港的繁华景象,是我国城市考古、港口考古的重大收获。朔门古港遗址为温州坐实龙泉瓷外销的起点港和“海丝”重要节点城市提供了关键物证。

(责编: 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